返回首页 导航
网站首页 > 最美消息 > 民俗生活

厦门鼓浪屿的历史和文化

2020-04-29 由[最美旅行网]整理

鼓浪屿是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的一个独立的岛,是一处5A级景区,每年吸引全球各地的人们来欣赏、度假、游览,今天,我们先来说说鼓浪屿的历史,了解一下鼓浪屿的故事和文化脉络。

鼓浪屿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,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,又称“园沙洲”或“园仔洲”。直到元末,始有人迹,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。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,每当海涛冲击,发声如擂鼓,礁因名“鼓浪石”。留传至今成为胜景,岛也因之得名“鼓浪屿”,并在明代得以正名。

公元8世纪前后,来自中原的陈、薛等家族先后迁居岛上开发与生产,鼓浪屿岛遂有“新城”、“嘉禾里”之地名。“嘉禾”,意思是稻谷,古人多以“嘉禾”为祥瑞之物,与甘露醴泉并称。

960年-1368年,岛上人烟渐繁,闽国龙启年间时置同安县。

明代(1368-1644年)鼓浪屿得以开发,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"鼓浪洞天"。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。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,操练水师,留下了“寨门”、“水操台”、“拂净泉”等遗址。明末,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,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,其墓葬于鸡母山。

1841年8月,英国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,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。

1842年,鸦片战争后,英国、美国、法国、日本、德国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荷兰等 13个国家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,同时,商人、传教士、人贩子纷纷踏上鼓浪屿,建公馆、设教堂、办洋行、建医院、办学校,炒地皮、贩劳工,成立“领事团”,设“工部局”和“会审公堂”,把鼓浪屿变为“公共租界”。此间,一些华侨富商也相继来兴建住宅、别墅,办电话、自来水事业。

1844年,伦敦差会在鼓浪屿成立教会。

1850年,大英长老会也于在鼓浪屿扎住脚跟。

1848年,美国归正教会的“中华第一圣堂”建造在厦门新街仔。15年后,英国教会也在鼓浪屿建造了专供外国人祈祷的“协和礼拜堂”(今第一医院内)。一批培养中国牧师、传道士的“圣道学教”,宣传宗教的教会学校在厦门,特别是在鼓浪屿,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。

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、美、德等签定了《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》,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。英、美、德、日、西班牙、荷兰、奥地利、挪威、瑞典、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,创办教堂、学校、医院、洋行。

1908年,鼓浪屿沦为“公共租界“。

1941年12月07日,1941年12月,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本独占鼓浪屿。

1945年8月15日,日本无条件投降,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。

1949年10月17日,鼓浪屿地区解放。

2006年07月13日,鼓浪屿上的历史风貌建筑将变成酒吧、咖啡厅、书店等。有关部门将把产权已明晰的部分历史风貌建筑推出招商。

2007年05月08日,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,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

2014年11月29日,厦门市对鼓浪屿实施“全岛博物馆”计划,将重点历史建筑、多国领事馆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围墙生态博物馆系统,变成活化历史的重要资源。

2017年7月8日,中国福建省鼓浪屿,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(世界遗产大会)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。

厦门鼓浪屿的历史和文化

去鼓浪屿游玩,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历史景观、人文故事,但是,不要忘了,鼓浪屿在历史上遭受过的欺凌,唯有祖国的强大,才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和美丽的鼓浪屿风景区,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加油!

相关链接:鼓浪屿旅游攻略(最美旅行网整理)

相关阅读